23-top_img.png

盘锦红海滩迎来最美观赏季,面积是去年4倍

发布时间:2020-09-29 浏览次数:496

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是盘锦的金色名片。位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赵圈河镇境内,地处“中国十大魅力湿地”之一的辽宁盘锦辽河口湿地之中,被誉为“中国最精彩的休闲廊道”和“中国最浪漫的游憩海岸线”,作为“中国最北海岸线”,与最南海岸线三亚形成“南有‘天涯海角’,北有‘海陆红滩’”的遥相呼应。

独特的河海交汇地理环境造就了浩瀚千里的芦苇湿地,孕育了“天下奇观”红海滩。这里绿苇红滩、稻浪金风、海浪银花、鸟浪如潮,形成一幅生机盎然、雄奇浩瀚的自然画卷。这里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完美结合,是集游览、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型绿色生态旅游景区。

盘锦的秋天是一幅五彩斑斓的油画:火红的碱蓬,金黄的水稻,绿色的芦苇,蓝色的大海,黑色的滩涂。地处辽宁盘锦辽河口湿地之中的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也迎来了它最美的时节。

天海间的大地生态艺术

红海滩与潮为伴,是大自然孕育的一道奇观,潮涨为海、潮落为滩。其实,织就红海滩的是一株株纤细却柔韧的翅碱蓬,繁衍生长,比肩连片。每当潮水退去,近观簇簇翅碱蓬,既像出水珊瑚,又如朵朵红霞,红的热烈,美的绮丽。

有人说翅碱蓬是“开拓先锋”,因为它的整个生命过程就是一场与恶劣条件的较量,它偏爱海的涤荡与滩的沉积,更加不畏盐的浸润与碱的渗透。每年4月,翅碱蓬会率先探出头来,带着一片嫩红打探着春的讯息。5月,逐渐呈现出玫红,接下来的日子,几乎每天都要接受海潮的洗礼,历经海水的无数次淬练,碱蓬草越发地汁液饱满,色泽也渐次浓郁,六月粉红、七月小红、八月大红,到了仲秋九月和金秋十月,最初的嫩红已经变得殷红似血、热烈如火,浓郁到了极致,犹如一块红色的地毯铺展在天地之间。

在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与碱蓬草相伴相生的还有碧波浩渺的芦苇荡、一望无际的水稻田。无垠的苇海里栖息着280余种数十万只鸟类。放眼望去,滩红苇绿,鹤舞鸥翔,滩涂环绕,海河交融,绘就了天海间的大地生态艺术。

景区全长18公里,由11个主要景点构成。是全球黑嘴鸥最大的种群繁殖地,更是“湿地仙子”丹顶鹤南北迁徙的重要停歇地、“海洋精灵”斑海豹等珍稀生物的家园。

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以独一无二的自然生态景观和当地人勤劳的耕作细诉着生动的辽河口文化与历史传承。       

绚烂多彩的四季“容颜”

红海滩有一种值得你终日甚至长年守候的美丽。她的容颜是立体的,也是多变的,既因天气而变幻,亦因季节而绚烂。

春天,百鸟回迁,水网纵横,芦苇翠绿,碱蓬艳红,是众多候鸟迁徙、停歇、繁衍的天堂。

夏天,稻为画笔,田为画布,风奏乐,苍穹下,非常稻艺术区,将艺术“种”到田间,画面栩栩如生,意境超然。

秋天,火红的碱蓬,金黄的水稻,绿色的芦苇,蓝色的大海,黑色的滩涂构成了一幅五彩斑斓的油画。

冬天,碱蓬休眠、红滩退去,千里冰凌层峦起伏,万顷海面冰排叠嶂,中国最北海岸线冰天雪地魅力独特。

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珍惜大自然的馈赠,以湿地为背景,打造“四季”红海滩。春季开展芦苇荡踏青、观鸟月、国际徒步、农耕文化插秧节等活动;夏季打造滩涂泥疗、泥浴、泥趣等康养品牌,开展苇海捕蟹体验、海鸭蛋寻宝等参与类项目;秋季举办稻草艺术节、赏红滩品蟹稻美食节,吸纳盘锦及周边城市名特小吃,让游客在欣赏红滩绿苇的同时充分享受红海滩丰收的喜悦;冬季重点打造“冰凌穿越”冬季旅游品牌项目,开展红海滩冬捕、冰上垂钓体验、戏冰雪等大型旅游项目。

自2016年开始,“盘锦中国最北海岸线冰凌穿越”连续三年荣获“全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线路”,成功入围国家体育总局、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发布的春节黄金周体育旅游精品路线。景区还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健康中国”国家战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促进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春节黄金周期间多样化的体育旅游需求,推动红海滩风景廊道向国际湿地生态旅游目的地迈进。

信守“红色承诺”展现国企担当

2020年春季期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是这个景区新晋国家5A面临的第一个重大考验。疫情期间,盘锦文旅集团携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景区,通过网络云端、线下服务、爱心捐赠等渠道和方式,支援医护、环卫等一线人员。用盘锦文旅人的责任与担当为逆风而行的勇士们筑起一道温暖屏障。于2月9日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发起“红色承诺”爱心助力活动,为全国医护人员及援鄂医护人员家属推出免费畅游红海滩活动,诚邀国内各大景区共同参与,释放疫情过后旅游红利,把大爱给到最可爱的人,把祖国河山之美献给最可敬的人。该倡议得到了全国近3000家景区联动响应,与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一同践行“红色承诺”,向医护人员致敬。

4月20日,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迎来沈阳第一批医护人员,那时候的红海滩还尚初红,但广阔的湿地、清新的空气、优质的服务还是惊艳了前来的医务人员,他们的身心都在这里得到了缓解和放松。截至8月,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已累计免费接待医护人员和家属2000余人。

文化IP建设沉淀辽河口辽文化记忆

盘锦地域是辽河口文化的发源地与核心承载体。远古生活的蛛丝马迹,从民俗民谚中生动流传下来。这种文化的生命力如同这里生长的碱蓬草和芦苇一般,质朴坚韧。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近年来不断加强文化IP建设,让游客在观赏红海滩美景的同时沉淀辽河口文化记忆。

盘锦的红海滩和芦苇荡是不少影视作品的取景地。红海滩新媒体团队与横店影视城合作,深度挖掘与开发旅游文化和旅游衍生品,强化民俗、湿地等文化符号,形成红海滩旅游景观和文化主线。游客可参与《甲午海战》《铁道飞虎》《红海滩之恋》等影片的民俗风情表演。

盘锦人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开辟了盘锦灌区,也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创造了独特的盘锦稻作文化。景区用鸟瞰观赏式、情景体验类的大地艺术呈现稻作文化,将艺术氛围与稻梦空间的整体效果深度融合,精心设计制作鸟瞰类稻田画景观。插秧时节,全景展示传统耕作;秋季收割,让稻茬高低错落形成新的艺术景观;冬雪后,制作全新的冰雪稻田画,打造中国第一个冬季稻田画。选取混江沟、老坨子大桥等高处观赏点,将稻草捆及芦苇块塑形,把地域文化同场景相结合,在滩涂堆积起鱼、鸟类等抽象图案,形成全国唯一的苇草滩涂大地艺术,情人岛等区域沿路随处可见草捆、苇块建筑小品,渔家生活、历史传说和动漫卡通形象栩栩如生。

这里是古渔雁文化的发源地和重要遗存之地,“古渔雁”式行踪在世界范围内多已绝迹,唯独这里还有遗存,堪称人类远古渔猎活动的活化石。“古渔雁民间故事”于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景区依据“古渔雁”民间故事、二界沟传统生活习惯,充分利用冰雪、稻草、苇海、冰凌等资源,打造出湿地戏冰雪、海上冰凌穿越、苇海迷宫、渔雁民俗展览、卧龙湖冬捕、稻草雕塑等9个区域,20余种项目,形象地演绎了“古渔雁”文化的内涵。

碱蓬草修复见成效生态景观美不胜收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被誉为“地球之肾”。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始终在辽河口滨海湿地保护方面做着有益探索并取得显著成效。景区内核心湿地原生态保护完好,具有国际重要意义,被国际湿地公约组织列入世界要湿地名录,先后加入了“东北亚及澳大利亚涉禽迁徙航道保护区网络”和“东北亚鹤类网络”。

近年来,由于气候及环境变化等原因,红海滩面积逐渐缩小,有的已成为裸露的滩涂。为了让这抹红重新焕发生机,能够持久绽放,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探索与努力,在盘锦文旅集团的带领下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做大红海滩、唱响芦苇荡”的要求,景区运营中坚持生态旅游的发展也必须是在保证自然资源、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动植物不受破坏的影响下进行开发。盘锦市与中科院沈阳生态研究所等相关科研院校和技术部门,对碱蓬草生长习性进行研究探讨,搜集碱蓬草生长过程中受环境影响所产生的变化因素,积累种植经验。针对碱蓬草恢复工作,盘锦文旅集团从实验方案中优中选优,齐头并进实施了多套办法。大连海洋大学相关科研小组还在盘锦长期驻站,派驻专业观测员以及教师予以现场指导,有效保护和恢复了红海滩区域的海洋环境及湿地生态系统。

今年2月初至3月末,在接官厅、依水云舟、石光漫步、向海同心、百鸟翔滩等区域种植碱蓬草,疏浚了11条潮沟,并完成降滩改造、给水降盐等工程。经过半年的规模性修复,红海滩的面积今年在1.2万亩左右,是去年的4倍大,形成了大面积的壮美红色区块。

这片广袤奇美的湿地生态宝库,充满着热情和魅力,吸引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大美红滩,未来可期。

foot_img_01.png

主办单位:盘锦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版权所有: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11000057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2023000884号-1 辽公网安备21112302000031号

联系电话:0427-2839005

foot_img_02.png